剩余4个月!无证房屋怎么处理?宅基地确权调整,符合条件可不拆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个地区已经开始发放宅基地权证书,有的地方也已经设定了全部证书发放的最终期限。同时,有些地方也公布了对未确权宅基地的确权计划。

随着今年中秋的临近,仅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政策执行通常会更为严格,包括对农村违章建筑的拆除。因此,许多农户担忧,那些没有证书的房屋如何确权,自己的房子是否会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事实上,在宅基地政策改革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资产化的确认,这也是新型确权证书为《不动产权证》的原因之一。持有这种证书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拆迁过程中,为农民的权益提供更加充分的保护。

关于是否继续进行宅基地确权,对于没有证书的农村房屋应该怎么处理呢?

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宅基地确权证书已经成为证明农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直接依据,政策明确表示,对于那些权属合法、有完备登记材料的宅基地和房屋,应迅速进行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和颁发证书。这意味着,宅基地的确权是一个持续的政策,对于尚未确权的农民来说,只要房屋手续合法且完备,就不会被忽视。

同时,对于无证的宅基地进行确权,政策的总体要求是对那些缺乏权属证明材料的宅基地及其上的房屋,各地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地方性要求来处理确权登记。

以广东为例,当地规定,对于权属来源合法(例如继承)的宅基地,以1993年11月1日为界限,之前建成的房屋可以按现状面积进行登记,之后建成的则需补办相关手续后方可登记。

总之,对于手续合法且完备的宅基地,未确权的将会逐步完成确权,而对于无证房屋,只要其权属来源合法,后续确权时可以补办手续。

以上内容是关于宅基地是否还需继续确权,以及农村无证房屋该如何处理的详细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无证的宅基地和房屋,并非简单的拆除处理,关键在于权属来源是否合法,如果符合条件,可以免于拆除。

关于宅基地确权的调整,其对资产继承的影响是深远的。

“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指出,需要建立完善的宅基地确权登记成果的“日常+定期”更新机制。这种调整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更灵活地掌握登记信息,使得子女能够随时通过权属人变更,实际掌握宅地的使用权,从而便于继承。这对于那些户籍成功“非转农”的农民子女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此外,根据“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的答复”,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进行不动产登记。这一措施说明,按照“地随房走”的原则,城镇户籍的农民子女也能实现资产的确权继承,保障了他们的权益。但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建房权,及时将户籍迁回农村,还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

对于宅基地确权,农民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方面?

首先,关于宅基地确权及确权证书的发放,整体要求是在未来四年内完成相关工作,农民可以放心。其次,无证房屋的手续补办需要根据地方的具体要求来执行,但私自占用耕地建房的情况,很可能只有拆除一途。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